毫米波相控陣雷達基礎知識
2024-12-20
毫米波是指波長在毫米數(shù)量級的電磁波,其頻率大約在30GHz~300GHz之間。毫米波在通信、雷達、遙感和射電天文等領域都有大量的應用。
在300GHz以下頻率,主要是大氣中的氧氣和水汽能夠吸收電磁波的能量。而且這種吸收具有明顯的頻率選擇性。我們主要來看下圖右邊的毫米波(MM)和微波(Microwave)部分,可以看出X波段以下的頻率可以基本不考慮大氣的吸收。
X波段以上毫米波以下部分,隨著頻率的升高,大氣衰減嚴重。在水汽的吸收下,在22.235GHz附近形成了一個凹口;在氧氣的的吸收下,在60GHz附近形成的凹口很深。
從此圖可以看出,毫米波雷達通常以94GHz(3mm左右)附近頻率為典型,也會有35GHz(8mm左右)。因此,有些車載毫米波雷達廠商選擇跳過24GHz,向77GHz~81GHz高頻段發(fā)展。77GHz頻段比24GHz頻段的帶寬更寬、波長更短,分辨能力能提升三倍以上,雷達體積也能做得更小,便于微型化集成。
1)頻帶寬,適用于各種寬帶信號處理;
2)天線尺寸小,波束窄,方向性好,空間分辨力高,跟蹤精度較高;
3)多普勒效應明顯,具有良好的多普勒分辨力,測速精度較高;
4)地面雜波和多徑效應影響小,低空跟蹤性能好;
5)毫米波散射特性對目標形狀的細節(jié)敏感,因而可提高多目標分辨對目標識別的能力與成像質量;
6)抗干擾性能強,敵方在電子對抗中難以截獲;
7)目前隱身飛行器等目標設計的隱身頻率范圍局限于1~20GHz,又因為機體等不平滑部位相對毫米波來說更加明顯,這些不平滑都會產生角反射,從而增加有效反射面積,所以毫米波雷達具有一定的反隱身功能;
8)毫米波與激光和紅外相比,雖然它沒有后者的分辨率高,但它具有穿透煙、灰塵和霧的能力,可全天候工作。
毫米波雷達的缺點主要是受大氣衰減和吸收的影響,毫米波雷達的元器件目前批量生產成品率低,再加上許多器件在毫米波頻段均需涂金或者涂銀,因此器件成本較高。
最新資訊